前阵子去澳门逛大三巴,买杏仁饼时随口问老板:“现在游客都用啥付款呀?” 老板指了指收银台的二维码:“一半刷移动支付,一半用信用卡,现金早成少数派咯!” 这话刚好印证了刚出的官方数据 ——11 月 14 日澳门金融管理局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,2025 年第三季本地移动支付交易总额飙到 84 亿元,信用卡、扣帐卡消费也跟着涨,澳门支付市场这热度简直藏不住!
先说说移动支付的 “量价齐升” 有多实在。第三季 84 亿的交易总额,比上一季涨了 3.6%,但有意思的是,交易笔数反而少了 1.4%,跌到 9665 万宗。这说明啥?笔均消费从第二季的 82.8 元涨到 87 元,大家开始用移动支付买更贵的东西了!我跟澳门通的朋友聊过,现在不仅小餐馆支持 MPay 扫码,连珠宝店、酒店都能直接用移动支付结账,上个月还有游客用 MPay 在金沙度假区刷了 5 万多的珠宝,这单笔金额一下就把平均值拉上去了。
更关键的是支付基础设施越来越密。截至 9 月底,全澳门能收移动支付的机具和二维码立牌有 110821 个,虽然比 6 月底少了几百个,但覆盖质量明显提升。就拿我住的氹仔民宿来说,老板之前只贴了个个人收款码,这季度换成了带溯源功能的商户码,客人扫完能看民宿资质,支付成功率高了不少。澳门通现在覆盖近 3 万个消费场景,从公交到演唱会门票,基本做到 “一码走全澳”,这 84 亿的交易额其实早有铺垫。
其实澳门支付市场能这么火,核心是 “场景全、体验顺”。澳门通的 MPay 有 150 万注册用户,能在全球 60 多个国家跨境消费,本地商户用它的收单系统还能接海外游客的电子钱包,这等于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。加上支付宝 “碰一下” 支付覆盖上千家商户,公交还能刷微信乘车码,不管是居民还是游客,都能找到顺手的支付方式。
看着这些数据,真心觉得澳门支付市场越来越成熟了。84 亿的移动支付交易额、持续增长的信用卡消费,还有下降的拖欠率,每一组数字都藏着 “便捷消费、理性花钱” 的趋势。下次再去澳门,说不定连街边卖鸡蛋仔的阿婆,都能熟练报出 “支持 MPay、信用卡,扣帐卡也能刷” 了,这才是智慧城市该有的样子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