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商户日常收款,提供多款支付项目

点击下面图片了解支付项目,欢迎联系我们

微信图片_20200918104624.png   

资讯分享

欢迎了解我们!

“清退回款”诈骗日益猖狂,微信发布公告!

微品微 2025年07月01日 资讯分享 9 0

       6 月 19 日,微信安全中心发布《针对 “清退回款” 类诈骗行为的打击公告》。近期,微信收到不少用户投诉,有不法分子冒充官方机构发布退款通知,称可退还前期缴纳费用,诱导用户联系虚假客服,以购买理财产品返款或资金账户被冻结等借口实施诈骗。为保护用户合法权益,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各项规范,一经发现核实此类行为,平台将进行相应处罚,多次违规者将加重处罚。接下来,让我们详细解析 “清退回款” 诈骗手法,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。

“清退回款” 诈骗手法解析

使用话术添加好友

诈骗分子第一步是通过非法途径,如网络黑产交易、数据泄露等,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,包括姓名、电话、微信账号等。随后,他们使用模板话术添加受害人微信好友,比如 “你好,有事通知”,这类话术看似平常,却容易引发受害人的好奇心或警惕心,从而通过好友申请。一旦添加成功,诈骗分子就有了进一步实施诈骗的机会。

image.png

伪造通知引流

添加好友后,诈骗分子会通过多种形式发送虚假的 “清退通知”。有的会制作逼真的图片,上面印有看似官方的标识和文字说明;有的利用视频剪辑技术,制作具有迷惑性的视频通知;还有的借助微信的收藏功能、在线云文档等,将虚假通知伪装成正规文件。这些通知的目的是诱导受害人进入虚假在线网址,或者引流到微信外部平台,与所谓的 “客服” 联系。一旦受害人点击链接或与 “客服” 对接,就逐渐陷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。

假冒身份骗取信任

不法分子会伪装成退费客服专员,为了让受害人相信他们的身份,会展示伪造的政府部门文件、债权转让协议书、公司营业执照等虚假官方证明。这些伪造文件制作精良,一般人很难一眼分辨真伪。他们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及前期费用缴纳截图进行所谓的 “清退登记”,以进一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,同时收集更多用于后续诈骗的信息。当受害人看到这些看似正规的文件和流程,往往会放松警惕,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提供信息。

诱导下载指定 App

在获取被害人信任之后,不法分子会告知受害人退款金额以所谓的 “债权” 形式存在,并要求下载指定 App 进行债权转换后提现,以此来完成退费流程。这些指定 App 通常是诈骗分子自己开发的,表面上具备一些看似正规的功能,但实际上是为了套取受害人更多信息和资金。App 内可能设置各种陷阱,比如虚假的操作指引、伪造的交易记录等,让受害人误以为自己真的在进行合法的退款操作。

诱导投资

诱导受害人在办理退款的 App 内购买所谓的债券、股票、基金等金融产品,谎称通过投资获益返现的方式退还前期缴纳费用。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急于拿回退款的心理,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投资返利理由,比如声称这些金融产品有内部消息,稳赚不赔,投资后很快就能连本带利拿回退款。部分受害人在利益诱惑下,会尝试小额投资,而诈骗分子此时可能会先返回少量资金,让受害人尝到甜头,进一步获取信任,从而诱导受害人投入更多资金。

实施诈骗

在诈骗过程中,诈骗分子会先返回少量资金以获取受害人信任,但当受害人持续投入大额资金后,诈骗分子便会以账号冻结、手续费不足、缴纳手续费才能继续提现等理由,拒绝返现并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,直至骗局暴露。此时,受害人发现自己无法提现,联系 “客服” 也无人回应,才意识到上当受骗,但往往此时资金已经难以追回。

防范建议

警惕陌生通知

对任何自称教育机构、平台客服等发送的 “清退回款” 通知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伪。比如,拨打官方客服电话(注意要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的官方电话,而非通知中提供的号码),查询官方网站公告等,切勿轻信陌生信息中的退款说法。

保护个人信息

切勿轻易向陌生 “客服” 提供个人身份信息、金融账户信息。正规机构不会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随意索要敏感信息,涉及资金和个人重要信息的操作,一定要谨慎核实对方身份和操作的真实性。

拒绝下载不明 App

对于要求下载注册指定 App 才能进行 “退款”“清退” 操作的,一律视为诈骗,切勿下载。这些不明 App 可能存在安全风险,会窃取你的个人信息和资金。

识破投资返款陷阱

正规退费流程不会要求投资,任何以 “购买理财产品返款”“投资返现” 等方式进行退费的说辞,均为诈骗。不要被高额返利诱惑,保持理性投资的心态。

用户若发现 “清退回款” 诈骗行为,请立即通过微信客户端进行投诉,平台核实证据后会及时处理。同时,若不幸被骗,应第一时间保存相关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等证据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让我们共同提高防范意识,抵制诈骗行为,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。


猜你喜欢